云南省供销社

当前位置: > 政府信息公开 > 主动公开内容 > 财政预决算/财政公开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来源:财务处 时间:2018/9/30 10:55:31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省财政厅: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自评暂行办法〉的通知》(云财预〔2016〕98号)、《云南省财政厅关于2017年度预算绩效自评有关事项的通知》(云财预〔2018〕64号),云南省供销合作联合社(以下简称“省供销社”)对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1988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89年3月召开全省第三届社员代表大会,根据社章规定,第三届第一次社务委员会选举产生了社务委员会领导成员。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至今。
1.机构人员情况
2017年供销社纳入部门预算编报的单位共4个,分别是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本级)、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云南省供销社教育培训中心。其中: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本级)和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属财政全供给单位,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属于部分供给单位,云南省供销社教育培训中心属自收自支单位。
截至2017年末,部门在职人员编制208人,均为事业编制。在职实有166人,其中:财政全拨款开支人数53人,财政补助开支人数113人。
2.主要职能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意见》(云发〔2008〕14号)文件精神省,供销社主要职责是:负责州市以下农村流通体系的组织、规划、协调、服务和建设工作;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社有资产,行使本级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对社有资产的管理可成立“社有资产管理中心”或组建“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取得的资产收益,主要用于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社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
根据以上文件要求,供销社改革发展任务是:深化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改革,在转变职能、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突破;推进社有企业重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在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两社一会”,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在构建和完善农村流通渠道上实现新突破;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在建立新型经营纽带、流通业态、服务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制定和实施“乡村流通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流通专业人才上实现新突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在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二)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2017年部门申报预算时,主要从职责履职良好、履职效益明显、预算配置科学、预算执行有效、预算管理规范方面设置了绩效目标。“职责履职良好”提出三个任务:一是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任务:完成各类人员培训人数7千人次,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领办农民合作社,创新联合社治理结构。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社有资产管理,推进社有企业重组。省级化肥储备为10万吨尿素(其中:边贫肥8.6万吨、救灾肥1.4万吨),用于保障边远贫困地区和受灾害地区的化肥供给,保障生产不受影响。二是消化供销社财务挂账资金:妥善处理历史政策性亏损挂账资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供销社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三是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组织食用菌相关培训及调研活动,培训人员400人次以上。对野生食用菌的采摘使用进行宣传报道,最大限度地保护我省野生食用菌资源,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国内外市场。
“履职效益明显”提出一是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15%,增长利税较上年增长10%。二是农民收入较上年增长10%,相关从业人员较上年增长10%。三是在摸清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制定野生菌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充分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把资源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四是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预算配置科学”提出:预算编制科学,基本支出足额保障、确保重点支出安排,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预算执行有效”提出:一是严格执行预算,第一季度完成预算的20%,第二季度完成预算的50%,第三季度完成预算的80%,11月底完成预算的100%。二是严控结转结余,结转结余不超过上年数。三是项目组织良好,开展项目有健全的管理机构作为保障并明确实施主体责任。四是“三公经费”节支增效,其预算数不超过上年预算数。
“预算管理规范”提出:一是管理制度健全,从制度上加强预算管理,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理合规。二是信息公开及时完整,按照规定的时限完成部门2017年预决算信息及“三公经费”预决算的公开。三是资产管理使用规范有效,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实现合理配置和充分有效利用。同时对资产的采购、审批、验收、保管、使用都有相关的具体规定,固定资产账务管理合规、账实相符、处置资产规范。
(三)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1.年初预算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17年部门预算的批复》(云财产业〔2017〕23号),2017年省供销社财务总收入9,548.7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9,398.74万元,事业收入145万元,其他收入5万元。财政拨款收入9,398.74万元中,本年收入9,298.3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00.38万元。本年收入中,一般公共预算9,298.36万元(本级财力9,198.36万元,财政专户管理收入100万元)。
2017年部门预算总支出9,548.74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的支出9,198.3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572.43万元,已预拨880.52万元,项目支出6,625.93万元),财政专户管理的收入安排支出100万元,事业收入安排支出145万元,其他收入安排支出5万元。
2017年省供销社参与分配和管理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为2,290万元。
2.年终决算
根据决算报表,2017年财政拨款收入10,206.0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0,143.7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62.25万元;2017年财政拨款收入包括年初预算9,398.74万元(云财产业〔2017〕23号),预算调增807.29万元均为人员经费的增加。
2017年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数10,206.0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0,143.7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62.2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中,基本支出2,866.7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2,734.14万元,日常公用经费132.66万元),占总支出28.26%;项目支出7,276.99万元(行政事业类项目),占总支出71.74%。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62.25万元均为项目支出(行政事业类项目)。
(四)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修订完善了《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公车改革保留车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全面加强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内部审计规定》等25项制度,对人、财、物涉及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但未建立绩效跟踪管理办法,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通过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从整体上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各单位支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更好地履行职责。
(二)自评指标体系
省供销社在认真学习省财政厅下发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单位的职能职责,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了《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表》。为了体现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本次自评的指标体系经过各处室(部门)充分的讨论以及分析,并根据相关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本次评价的评分体系。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主要有:一级指标4个,包括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二级指标9个,包括目标设定、预算配置、预算执行、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职责履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满意度;三级指标31个,主要是二级指标的细化和量化,其中:共性指标19个,个性指标12个。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云南省供销合作联合社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评分表)。
(三)自评组织过程
1.前期准备
为了顺利推进部门自评工作,省供销社成立自评工作组,自评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处,由财务处负责具体日常工作,本次自评还邀请相关专家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进行业务协助。
2.组织实施
本次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采用了审阅项目资料、现场评价、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综合评判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方法,并本着遵循“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进行评价。
为构建切合实际、可操作、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自评工作组在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收集基础资料、分析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出2017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体系。制定的指标体系充分征求了各相关部门(处室)意见,并经过沟通讨论后整体达到了评价指标全面、评价要点切合实际、评分标准有据可依、评价操作可行的要求。
为圆满完成本次绩效自评工作,绩效自评工作组明确了相关绩效评价进度要求。
1.2018年4月5日前下发绩效自评通知;
2.2018年4月25日前完成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并形成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和绩效自评表;
3.2018年4月28日前完成自评成果上报。财务部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和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成果提交中心领导审定后报省财政厅。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我单位绩效自评工作组按照《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自评暂行办法的通知》(云财预〔2016〕98号)的要求进行自评,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为86.04分,等级为“良好”。
具体指标情况分析如下:
(一)投入情况分析
绩效目标合理,但是个别指标无法考核且未制定部门中长期规划。绩效目标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和部门年度工作任务,但部门无中长期规划;部门整体绩效指标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与本年度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但存在部分绩效指标无法考核的情况。
资金投入和机构运行有保障,预算配置合理。在职人员控制率为79.81%,有效的控制了部门的人员成本;“三公经费”变动率为-58.8%,实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要求。
(二)过程情况分析
财政资金无结转结余,但预算执行有偏差。预算执行进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公用经费控制情况较好。2017年末财政资金无结转结余且部门预算完成程度较高。但预算执行有偏差,预算调整率为7.91%。政府采购执行编报不完整,政府采购预算数为0,但实际政府采购金额为281.16万元。
预算管理总体规范,但在管理制度健全性方面存在不足。省供销社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但是内控管理制度、绩效跟踪管理办法不健全;资金使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基本真实、完整、准确,并按规定进行公开。
部门资产有效保障了履职,但在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中还存在不足。省供销社制定了《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但是该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且2017年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三)产出情况分析
一是,省级化肥储备、销售任务有序推进,完成了10万吨的化肥储备任务,且销售化肥656.7万吨亦达到年初设定目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食用菌总产量达52.9万吨。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组织培训,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和行业人才,但培训人数未达标。
三是,社有企业、合作社发展稳步推进,但仍有进步空间。2017年全系统参控股企业900余个、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486个均未完成任务,但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示范社完成目标任务,发挥了示范社的带动作用,引导合作社积极健康发展。
四是,积极稳妥地解决供销社政策性亏损财务挂账,2017年财务挂账核销率8.24%。
(四)效果情况分析
经济效益方面,食用菌总产值及全系统销售收入完成较好。2017年食用菌总产值达130亿元,全系统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6.58%,均达到预期目标。
社会效益方面,百强县级社及全国标杆基层社完成预期目标,发挥了其引导作用。2017年百强县级社为4个,全国标杆基层社为11个。
满意度方面,本次绩效自评针对省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就培训、沟通协调、制度执行等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32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0份。发现部门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100%,工作人员对部门的整体情况满意度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一)存在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控执行有待提高
省供销社虽然建立有资金管理和会计方面内部控制制度,但在部门管理及绩效管理等方面无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度尚不健全,执行程度有待提高。内控管理涉及单位的方方面面,其制度不健全、执行程度不高直接影响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长期发展。
2.资产管理不规范
按照《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云南省省级行政单位办公设备配置管理办法》,省供销社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及时进行登记,但2017年并未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以亟待报废固定资产并未及时办理处置手续,资产管理在资产处置和盘点规范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整改情况
1.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执行
针对本次评价发现的问题,我单位结合内控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提高我单位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逐步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
2.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单位将严格执行相关资产管理办法,根据《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本社国有资产每年清查盘点一次,做到账、卡、物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对于盘盈、盘亏、毁损、闲置的资产,由办公室与具体使用处室分析差异原因、及时形成处理建议,提出处置意见,并报党组会议审定后按本制度资产处置相关要求上报云南省财政厅并执行。”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并针对盘点结果进行合规恰当处理。
五、绩效自评结果应用
高度重视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是预算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我单位通过采用多种方式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转化为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的具体行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抓手。
(一)落实绩效评价整改意见,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绩效评价整改意见是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评价结果中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将落实的整改情况以整改报告书的形式反馈到相关部门,促进我单位各处(室)增强责任和效益观念,提高财政资金支出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并加强项目财务管理。
(二)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充分运用自评结果,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对合理安排预算的积极作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安排支出资金的重要依据,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
(三)完善绩效目标,引导项目支出符合部门职能职责
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对被评价项目的绩效目标进行梳理,对不符合我单位职能职责的项目绩效目标进行调整,同时细化量化项目绩效目标,并指引预算明细支出,从而使项目支出与部门职能职责相符。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全员参与、落实责任,加强绩效管理
在项目预算编制中,必须调动相关预算使用处(室)参与,编制的预算及绩效目标(指标)才符合实际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一步树立了绩效全过程跟踪管理的意识,落实了“谁主管、谁使用、谁负责”绩效管理责任,围绕预期绩效目标,对项目的组织实施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二)运用评价结果,提高资金效益
将绩效因素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上年度绩效完成不好的,减少预算安排加强绩效监督,反之应增加预算安排。形成“绩效预算分配,使用结果评价,下年度绩效预算分配”的绩效预算约束环,使绩效管理贯穿财政支出领域和分配领域,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附件:1.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评分表
           2.部门整体支出自评报告
            3.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绩效自评报告
            4.消化供销社财务挂账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5.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绩效自评报告
            6.供销综合改革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