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三步走实现供销转型跨越
时间:2012/10/25 10:55:00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砚山县供销社始终秉承服务“三农”宗旨,按照“壮大经济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供销二次创业,浓墨重彩地书写着供销社根植农村、情系农民、强社兴农的华美篇章。
改革改制谋出路。2004年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以来,截至2011年12月,共完成全县11个基层供销社和5个县级公司改革改制工作,共安置职工和企业供养人员483人(其中企业供养人员28人),共有1000余万改制剩余资产进入社有资产管理中心。其中2009年按照省州要求,筹集78万元资金解决全县178名改制企业退休人员所需安置费用,解决退休老同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
二次创业赢效益。一是盘活利用社有资产是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经过大胆创新实践,把国家建设廉租房的方针政策与盘活利用企业资产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平远基层供销社提供7000余平方米空地作为廉租住房所需用地,县政府投资1250万元资金建盖廉租住房的模式,有效盘活资产。一层商铺和市场空地归平远基层供销社进行管理,二层以上(含二层)廉租住房产权归县政府所有,使平远供销社资产存量由原来的市场评估值218万元提升至1038万元,不仅带动基层社有资产的提升,也解决政府建设廉租住房用地问题。2011年利用该发展模式,开发建盖稼依基层供销社市场建设,目前,该项目正稳步实施。二是按照“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发展”理念,由云农股份有限公司、文山惠农社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砚山聚力社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按55:15:30的比例投资成立“云南三得供销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将建成辐射全州的农资配送中心(目前已完成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征用、围墙和土方回填工程等基础性工作,已投入资金2700万元,办公楼和仓库、泵房于8月25日已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2月可建成投入使用);以开放办社的理念,将城区2899平方米土地进行招租,引进资金投资500万元建成全县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采用平远供销社6000多平米空地,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2009年由政府投资1250万元沿空地四周建设廉租房,中间部分由基层供销社投资120万元建成市场,经中介机构评估,资产升值800多万元,建成当年即增加基层供销社收入近30万元。2011年按照建设平远模式由开发商与稼依供销社合作,利用9400多平方米土地建设廉租房和市场,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两个体系促增收。乡村流通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是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和自身活力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农民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助农增收的有效形式。一是按照“县有配送中心、乡镇有中心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要求,创新模式、整合资源,着力推进现代农村流通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全县共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127个(其中标准化综合服务社19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42个,建立农资直营店6个,另有挂靠县农资公司的200多户农药经营户,为“一网多用”、“双向流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按照县有联合会、乡有服务指导站、村有专业合作社的格局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体系。在2011成立“砚山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县供销社,由县供销社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3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各乡(镇)乃至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6个,拥有社员近4000人,带动农户30000多户,2011年助农增收3000多万元。覆盖了辣椒、烤烟、蔬菜、水果、生猪、肉牛、家禽、食用菌等特色支柱产业,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农增收致富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