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供销合作社首届“千社千品”暨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圆满结束
时间:2010/9/25 9:39:00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为期9天的云南省供销合作社首届“千社千品”暨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于2010年9月20日在昆明翠湖西路省科技馆圆满结束。本届展会成果喜人,据组委会统计,9月12日开幕式当天前来参观、购物的人数超过3万人次,整个展会期间累计达20万人次,现场销售产品达3000多万元,专业合作社产品合同订单总额达2000万元,签署各类合作协议32份,协议金额达9亿元。
本届展会由省供销社主办,省农产品流通协会承办,整个展会紧扣“构建乡村致富路,带领农民闯市场”的主题,充分利用展馆的空间格局,采用展示和展销相结合的形式来布展,做到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在展示方面,通过大量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把60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走过的旅程,特别是近年来创新发展的成就,浓缩成“历史回顾、领导关怀、改革发展、二次创业、成就经验及未来展望”等几个板块,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使大家深入的了解供销合作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社会各界人士刮目看供销,关注“三农”,关心支持“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展销方面,通过组织省内5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多家龙头企业和部分省外、国外企业的3500多种产品的展示展销,广泛推介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产品,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增强品牌意识,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朋友的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合作、共谋发展。很多离退休老干部看了展示展销会后说,真是没想到展会办这么好,为宣传供销合作事业和助农增收作了一件实事。
举行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是此次展会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云南供销合作社历史上的第一次,更是整个行业联合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意义重大。会上共有签约协议32个,其中,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分别与北京、上海、重庆、四川、海南、贵州等6个省、市、区的供销合作社签署了合作协议,重点在“农超对接”、积极推进云南专业合作社产品进入对方超市和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举办展销会等重要经济活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加工,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我省企业分别与国内外26家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有26个,主要是在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包括配送中心、超市、农贸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等)、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合作。合作协议总额近9亿元,其中投资6.5亿元,商品购销2.48亿元。怒江东泰再生产业有限公司与缅甸的3家企业签订了农业综合开发、农资商品供应、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等项目的合作协议;玉溪市百信集团与香港企业签订了销售4000吨冻猪分割肉的购销协议,总金额1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160万元。
展会期间,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产品销售火爆,很多产品在开幕当天便销售一空,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此后几天不得不一再补充货源。在展会结束前,尽管大多数展位产品已经售完,但展馆内仍有不少本地消费者徘徊。展销会还吸引了一些知名企业和大客户进场参观和洽谈业务,云南白药集团公司与临沧市云县响水河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签下了310多万元的订单;昭通市供销社展销团分别越南和昆明客商签订了200多万元的苹果供货订单;云南裕农植物油集团与省外客商签订了750万元的桐油供货协议;楚雄、怒江、迪庆、保山等州市的企业都有订单入账。一些前来购物的市民反映,供销社信誉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买了放心。
许多参展单位在注重推销产品的同时借机捕捉信息,指导企业制定和调整发展策略。同时本届展会采取的由“省供销社牵头主办、农产品流通协会承办、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唱戏”的组织形式,得到了多数参展商的欢迎和肯定。很多参展单位认为,尽管供销社是第一次组织这种大规模的展会,但从布展,到货运、食宿、交通、安全等方方面面,都为他们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服务,充分体现了供销社的办事能力和办展水平,让他们很受感动,同时期待参加供销社组织的下一届展会。
此次展会受到了参展单位好评和市民的欢迎,为此,在9月20日展会结束时,省供销社副主任、本届展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谢晖说,此次展会的成功举办,有几点经验值的认真总结,一是全国总社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的重视关心,省外有关供销社和省级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支持,确保了开幕式及签约仪式的顺利举行;二是省社党组高度重视,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党组书记、主任和润培同志多次召开会议对展示展销工作作部署、提要求,而且对我们筹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非常关心和支持,使大家很受鼓舞,同时,党组成员责任明确,互相支持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我们所有参与筹备的工作人员及各州市供销社、参展单位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使展会的各个环节自始至终做到“组织有序、协调一致、安全高效”;四是农产品流通协会作为承办单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初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供销社)办展与协会办展相结合的路子。谢晖副主任指出,引入市场机制,转换办展主体,是展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协会运作、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政府(供销社)支持应当是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