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供销社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社要情

杨正良副主任到马龙调研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时间:2012/3/20 16:01:00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2012年3月14日,省供销合作社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正良在省食用菌产业办陈玉莹和省社财务处处长张国强的陪同下到马龙县供销社调研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

    马龙县人工食用菌栽培自2003年开始,主要以木生菌种植为主,主要品种有香菇、平菇,年种植木生菌100万袋,产量600吨,产值不足千万元。2007年全县食用菌产业由县农办划由县供销社统一管理后,县供销社领导班子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通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食用菌种植覆盖全县所有的8个乡镇,品种主要有香菇、白蘑菇、茶树菇、金针菇、鸡腿菇、木耳、大球盖菇等。现已建成了四个食用菌产业化园区,并正在筹备建设一个高标准园区,五个园区共总面积达528亩,总投资4500余万元,县供销社持有股份股60%,全县种植户800余户,其中:种植面积达1000平方米、年产食用菌5万袋的大户82户。2011年全县共完成种植人工食用菌木生菌1273万袋;种植草生菌163930平方米;鲜菇产量7875吨;实现产值1.0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菌类产业收入达619元,带动1700余农户致富增收。

    在全县大规模种植食用菌的同时,为解决食用菌的销售问题,县供销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马鸣和马过河两个食用菌交易市场,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设摊位100余个,年交易额达500万元。

    通过调研,杨副主任充分肯定了马龙县通过食用菌产业发展供销事业的经验。他说马龙县供销社虽然在过去改革改制的过程中改散了职工、改掉了社有企业,供销社失去了为农服务的手段和条件,但是他们没有满足于坐等财政供养,而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承担了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组织和带动任务,重新找到了供销事业发展的新出路,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组织建设了食用菌产业园区,引进种植大户和农民入园种植食用菌,帮助种植户解决了引种和种植等技术问题,经过三、四年时间,马龙县的食用菌产值已经从2000多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1.05亿元,这是改革改制后供销社在丢掉了社有企业、资产不多,工作开展困难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发展供销合作事业的典型案例。马龙县供销社在助农增收的同时,增强了供销合作社自身的实力和在农户中的影响带动力,为落实政府助农增收政策做出了贡献,真正达到了通过供销社的工作使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供销事业得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