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活五步棋 树好供销新形象
时间:2011/8/26 11:42:00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砚山县深入推进供销改革发展
由于历史、政策等多种原因,供销系统曾一度陷入亏损严重、危机四伏、资不抵债、前途渺茫的困境,在面临困境的关键时刻,砚山县供销社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务院、省、州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以稳定和发展为目标,相继进行改革改制、盘活资产、组建龙头企业、建设两个体系、突出特色产业等五项改革举措,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砚山发展模式。2011年3月,被云南省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光荣称号。
改革改制寻出路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使供销社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相当一部分企业到了举步维艰、资不抵债的境地,上访事件经常发生。为了摆脱困境,砚山县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保住资产,保证服务功能不减、阵地不丢,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保持大局稳定”的原则,严格按照企业改革改制程序进行改革改制工作。2004年至今,共对阿舍、维摩、阿基、阿猛、八嘎、者腊、蚌峨、盘龙、城关共9个基层供销社进行改革改制,共安置职工200余名,为推进供销“二次创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使长期困扰供销社发展的沉重包袱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下步工作中,将继续推进县级公司改革改制工作。
盘活资产筑堡垒
为了扩大生存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县供销社把盘活低效资产作为生存发展的倡议,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采取结合国家廉租住房建设政策与盘活企业资产思路结合的“平远发展模式”,有效盘活平远供销社资产,即由平远供销社提供7490.97平方米空地,政府投入1250元建设资金,沿大院周围建设10幢廉租住房,其中,一层商铺和空地归平远供销社所有进行市场开发,二层以上(含二层)廉租住房产权归县政府。通过该项目实施,平远供销社资产存量大幅提升,仅市场部分评估值就由原来的218万元提升至1038万元,同时有效解决了政府建设廉租住房的用地问题。稼依供销社也以此模式成功启动建设9000多平方米的“同得苑”市场建设。
组建龙头强实力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才会有生命力,只有龙头企业加流通网点,才会有真正的整体效应。一是省、州、县三级联创农资龙头企业。县供销社在做好砚平高速公路连接线旁的52亩土地征用、项目报批等工作基础上,积极向省、州领导汇报,省农资公司在进行充分调研之后,确定了由省农资公司、州供销社、县供销社按照55%、15%、30%的比例进行投资和注资的组建模式,预计项目投资1600余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将积极发挥公路、铁路、机场的交通区位优势,集农药、种子、化肥、综合办公、集散物流中心于一体,成为辐射全州的农资主要供货商,使农资部门既能发挥“蓄水池” 的作用,又能为全州163个“两社一会”组织和挂靠农资公司的农药经营户提供质优价廉的供货渠道,为促进全州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二是组建县级新公司。由于县委、县政府将研究出台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行业管理规定,县供销社将在完成对县农资、土产、边贸、贸易货栈、养殖场共5个县级公司的改革改制工作,在甩开包袱的基础上,重新注册组建县级新公司,主要从事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的经营活动。
两个体系激活力
创新思路,不断健全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倡议,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步伐,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基层,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培育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建设上,实施小超市、大连锁倡议,不断健全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一是采取开放办社的形式建立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与县城内经营规模较大的旺家福超市进行联合,采取县供销社提供乡级、村级经营网点,旺家福超市进行供货配送的形式进行合作,建立砚山供销日用品配送中心,为全县乡级和村级甚至村小组进行日用品配送。零售商只需告知配送中心需哪些货物,配送中心就可将有质量保证的货物送到其销售点,既为销售商提供方便的服务,同时也消除中间商的利润。二是不断发展乡级中心超市和村级综合服务社。截至目前,共建设2个乡村市场,建立2个乡村市场信息采集点,发展综合服务社102个,经营网点已基本覆盖全县各建制村和大的自然村,实现乡级覆盖率100%,村级覆盖率80%以上,初步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中心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经营网络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
积极引领,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紧紧围绕特色农业资源,依托龙头企业、农村能人等,通过指导创办、提升发展等方式,以点带面,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全县共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成员总数1124名,出资额4457万元。其中,2010年注册成立的惠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达560万元,共有社员1240人,土地面积1万余亩,该合作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育苗、统一栽各、统一移栽、统一农资配送、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十个统一”运行机制,仅2010年就带动社员增收5602.5万余元,户均增收4.5万余元,预计2011年底将实现社员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000元增加到5000元,实现年增长66.67%。
特色产业增收入
2010年下半年,县委政研室、县供销社、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共4个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平远镇、八嘎乡、江那镇、者腊乡、阿猛镇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现场参观、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人工栽培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产业开展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调研组认为科学合理地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切实可行的。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砚山农业中的一个新兴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企业带动、政府推动、利益驱动、农户联动”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化动作模式,通过企业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保护性产品收购方式,既保证种植户零风险,又确保种植效益的增加和稳定。2010年至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20万元扶持成立4个食用菌栽培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50余种、年产量达1000余吨,促农年增收700万元。
在“十二五”规划开启之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供销社将以深入贯彻国务院、省、州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文件精神为契机,大力实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一个龙头,两个体系”的工作思路,努力构建多元一体、便捷高效的为农服务新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供销社发展方式的转变,树好供销新形象,再创供销合作事业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