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蒙自新安所镇小红寨村科学种石榴抱团闯市场(走基层·一线见闻)
时间:2012/9/6 15:06:00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初夏,滇南大地万木葱茏,鲜花盛开。在红河州首府蒙自市新安所镇小红寨村,成片的石榴园呈现出勃勃生机。走进寨子,一幢幢别墅式的民房映入眼帘。村里人都说,“是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成立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
“自从有了专业合作社,我们栽种石榴的成本降低了,产量更高了。”在小红寨村,正在忙着给石榴树浇水的村民黄俊成说,“专业社不仅教我们修枝、打杈、施肥、防病、科学管理,还统一组织销售,把我们的石榴卖到了上海、北京的大超市。去年我种了30多亩石榴,纯收入接近20万元。”
见到蒙自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跃伟时,他正在主持合作社理事会议,研判今年的产销形势。48岁的张跃伟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他告诉记者,蒙自石榴素以皮薄、肉厚、粒大籽小、汁多味甜而著称,是有名的“金果果”。以前,由于长期局限在当地市场,在州外、省外鲜有人知,还常因错过了时节,卖不上好价钱。
守着“金果果”,却过着穷日子,张跃伟很不甘心。2006年,在蒙自市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他组织全村87户农民成立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决心科学种石榴,抱团闯市场。
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社员统一施肥、统一销售,科学管理、提升质量。为打开市场,他们注册了“蒙生”石榴商标,张跃伟带领营销组3次到北京参加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展会上,客商对“蒙生”石榴赞不绝口,甜石榴被抢购一空,大批订单纷至沓来。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2009年,专业社在上海、北京成立了经营部。2010年9月,他们与家乐福超市签订合同,实现“农超对接”,“蒙生”牌石榴正式进入了家乐福超市。2011年,专业社又把甜石榴打进了沃尔玛、乐购、麦德龙等超市的销售渠道,在浙江、江西、湖南等地也打开了市场。
生产过程可追溯,石榴才会更受欢迎。在专业社专门的农资商店里,记者看到一摞摞整齐的账本。张跃伟告诉记者:“社员啥时候施肥用药,用了啥肥啥药,这里都有详细的记录。”
开发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
甜石榴再好卖,也存在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每年还总有约占总产量1/4左右的石榴是裂果、小果,卖不上好价钱。石榴销路打开后,如何进一步化解市场风险,最大程度增加合作社社员的经济收入,是张跃伟考虑的新问题。
“石榴全身是宝,是水果中的精品。”在张跃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合作社投资130多万元建设的永丰石榴汁加工厂。工厂院子不大,但对社员增收却很管用。2007年,在加工厂成立之初,张跃伟就与山东绿维果蔬汁有限公司签订了石榴果汁供货合同。当年就收购小果、裂果1250吨,生产果汁406吨,产值达166万余元,实现纯利润37万余元。2011年,优质的蒙自石榴汁销售到上海、北京的100多家大酒店。
“今后,我们还要开发石榴系列产品,用石榴籽提取精油,用石榴皮提取单宁,还要加工石榴酒……”谈起未来的发展,张跃伟信心满怀。
在蒙自市供销合作社的引导下,张跃伟带领专业社“生产、销售、加工”一起抓,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种石榴。如今,蒙自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已在周围村庄发展分社25个,社员1200多户,甜石榴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2011年,专业社生产石榴3000多吨,社员每户年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
(责任编辑:饶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