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成效明显
来源:临沧市社 时间:2020/5/25 17:11:55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一、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目前,除永德县外,市级和其他 7县(区)均召开了代表大会,市级新建立“三会”制度,7 县(区)恢复“三会”制度,共有 18 个基层社召开了代表大会,建立起“三会”制度。同时,经市委编委批准,给予市供销社增加 1 名领导职数,由 1 正 1 副增加为 1 正 2 副,将“供销干部学校”更名为“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中心”,由公益二类调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给予增设监事会办公室正科级内设机构和 1 名科级领导职数,配齐了工作人员;各县(区)供销社不同程度增加了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及其人员,如临翔区、凤庆县供销社领导配到 1 正 4 副。
二、社有资产进一步厘清。认真落实改革政策,扎实推进供销债务化解,进一步厘清社有资产。一是镇康县供销社偿还银行140 万元贷款,化解了 521 万元银行债务;二是沧源县供销社偿还银行150 万元贷款,化解了 2068.6 万元银行债务;三是临翔区供销社对下属企业改革改制后剩余土地资产进行了确权登记共 2638.18 平方米,其中办理国有划拨土地出让手续 1669.53 平方米,办理国有划拨土地登记手续968.65 平方米,进一步厘清和明晰了土地产权。
三、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按照省社安排,通过开展调研、创新工作方法,与市、县(区)组织部门沟通协调,各县(区)均成立了以组织部部长为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试点方案,选择有一定基础的村开展试点。在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市供销社党组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互联网+党建+供销”工作的指导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临沧市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将“互联网+党建+供销”工作机制纳入《方案》进行了安排部署,“互联网+党建+供销”工作机制在供销服务“三农”,助推消费扶贫等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如,临翔区委制定《关于建立党建引领下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扶贫联盟的工作方案》,明确按照“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组建涵盖“上游”生产端、“中游”加工端、“下游”销售端党组织的产业扶贫联盟,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体系,采取“党建联盟+扶贫联盟”的方式,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确定依托区供销社统一组建 1 个产业扶贫联合党委,依托供销企业组建联合党委下设的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 3 个功能型联合党支部的“1+3”党建联盟,为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发力。
四、项目支撑进一步增强。一是推进临翔区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占地 120 余亩、计划总投资 2 亿元、总建筑面积52893.29 平方米,已完成投资 1.5 亿元,主体工程已结束,2019年 7 月开业运营。二是推进临翔区缅宁府肉食品有限公司牲畜屠宰场建设。项目占地 48 亩,计划总投资 1.22 亿元,设计可分割加工 36 万头活猪、5 万头肉牛、200 万羽鸡标准化屠宰生产线 3条及年加工临沧野生蔬菜 1000 吨、药膳食材 200 吨、肉熟食类1000 吨生产线 1 条。2019 年 11 月完成生鸡屠宰加工生产线建设并投入试生产。三是建成临翔区五老山火腿加工厂。项目占地6.08 亩,总建筑面积 1097.54 平方米,总投资 192.9 万元,生产规模可达年产火腿 30 吨,年可实现产值约 600 万元,并注册了“五老山生态食材火腿”商标。四是建成蚂蚁堆乡驿亭新村“云雾培”农业科技示范园,以订单模式发展特色南药和特色果蔬种植,已建成 6 个拱棚,完成投资 298 万元,年总产值可达 258 万元。五是建成总投资 586 万元、建筑面积 2617 平方米的凤庆县三岔河基层社大楼;六是建成总投资 780 万元,建筑面积 3344 平方米的沧源县供销社县城配送中心;七是统筹好每县(区)年度 1-2 个重点项目规划,市社主动沉下身子,加强对县(区)供销社的业务指导,加强与县(区)党委、政府及市级相关行业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供销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