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供销合作社六举措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来源:昭通市社 时间:2021/1/6 10:24:12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一是推进“三会”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2020年7月,昭通市供销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健全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12月,大关县供销社、巧家县供销社先后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了理事会、监事会,开启了全市县级供销社组织建设的新征程。随着全市供销系统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市社针对社情研究出台了《监事会工作规则》《理事会工作规则》,调整充实了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标志着昭通供销正式进入了依法依规依章治社的新阶段。二是探索合作金融新模式,逐步缓解农民融资难题。积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省农担公司昭通办事处、金融机构及合作社的沟通协调,通过组织召开供需见面会、建立示范名录等方式,积极配合做好合作社推荐工作,促进政、银、担、社的金融合作。截至目前,市供销社共向农行、信用社、邮储、富滇银行推荐了18批次、2368家有信贷资金需求的合作社。省农担公司昭通办事处累计出具担保函303笔,金额合计3.89亿元,其中今年出具担保函40笔,金额合计4540万元。帮助合作社、企业等恢复生产经营解决了燃眉之急。三是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助推脱贫攻坚。目前共实现农特产品销售5739.17万元。其中,市社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东莞市供销社下属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2550.5万元,成交1702.45万元;各县市区社组织农特产品对接全国市场,实现销售3374.7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入驻832平台109个,上架农产品178个,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662.02万元。同时与昭通日报社合作,对昭通苹果、天麻、红糖、蓝莓、脐橙、花椒、葡萄、竹笋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开展网络直播带货模式;与淘宝直播、上海IPTV、广东扶贫交易网、京东深圳扶贫交易网、云南省供销电商公司、“供销e家”等全国其他电商平台实现对接,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助推脱贫攻坚。四是抓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双提升”工程,发挥助农增收作用。联合市委农办等11部门下发了《昭通市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促进质量提升工作方案》。以创建大关县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为契机,分别在威信县、大关县组织了3次专题培训,培训人数近300人。现已完成规范提升合作社860个。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登记合作社7311个,累计创建国家、省级、市级示范社542个,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26.35万户。据统计,全市合作社入社农户50.4万户,其中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7.2万户,辐射带动20.4万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五是盘活社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成立了昭通市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注册成立了昭通市供销社社有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党组决定公司任职7人,拟整合昭通市新合社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昭通市滇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资源,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实现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营。同时通过法律程序追回供销大厦社有资产一层约1500平方米,对供销大厦5个商铺进行了财产保全。六是创新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壮大供销力量。结合我市基层社彻底改制的实际,以开放办社,合作发展的方式,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进一步做好开放办社的指导意见》及省供销合作社开放办社的要求,引进承认供销社章程,接受供销社指导的社会各类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型超市等经营主体承接基层供销合作社服务职能,推进基层社恢复重建工作。按照依规依纪依法依章程治社的原则,用好用活供销标示标牌等无形资产,树好供销形象,强化与涉农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吸引社会企业加入供销合作社,开放合作建立健全昭通市供销系统为农服务体系。现已恢复重建基层社75个,其中通过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恢复重建基层社12个,通过专业合作社改造提升恢复重建基层社47个,通过超市改造提升恢复基层社15个,通过集体所有制恢复基层社1个。对恢复重建的基层社,逐一建立健全了市、县级供销系统基层社“一社一卡”管理平台,进一步壮大了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