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供销社“五围绕五抓”全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助农增收
来源:昭通市供销合作社 时间:2022/5/27 10:42:54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昭通市“五围绕五抓”促进农业稳产增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2021年培育市级合作社示范社39个、省级示范社6个。2021年加入合作社农户通过分红、地租、务工、销售农产品等方式户均增收2400元以上。
一、围绕成果巩固抓“双绑”机制
结合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行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低收入农户的“双绑”模式,构建“龙头企业对接市场,合作社按龙头企业要求组织生产,农户按合作社要求开展生产活动”的分工协作体系。按照《关于印发“双绑”工作指南的通知》(昭市供联发〔2021〕3号)文件精神,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双绑”工作,助力产业帮扶全覆盖。按照分片挂钩县市区分工,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双绑”工作督促指导,促进工作落实,引导脱贫户与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利润返还、土地租赁、返聘务工、技术指导、销售农产品等形式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261个,全市有737家企业绑定1759个合作社,1759个合作社绑定38.6万户、172.48万人农户(其中:脱贫户34.56万户、155.09万人,三类监测人员4.04万户、17.39万人)建立了“双绑”利益联结,占全市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和三类监测人员的比例为88.6%。
二、围绕产业帮扶抓合作社提升
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以产业提质增效为基础支撑,遵照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要求和“三联结、四规范、五统一”的标准,强化党组织示范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实施合作社规范提升促进质量提升“双提升”行动,2022年计划规范提升合作社1400个。全面总结大关县深入推进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工作,推进永善县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工作。提升县级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能力,为317个脱贫村合作社提供代理记账等社会化服务。大关县通过三举措,农民专业社整体提升效果显著,一是调研全覆盖。主动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指导,做到合作社全覆盖调研走访,一一对应全面摸清农民专业合作社底数,分类建立合作社台账。二是动态管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大关县好、较好、差三个等次,实行“A、B、C”三类动态管理,每半年合作社全覆盖研判一次,每年集中动态调整一次。三分类提升。分类制定提升措施,通过整合资源,项目扶持等对“A”、“B”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进行优化,通过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动发展模式带动“C”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空壳社逐步清理,2021年,大关县合作社覆盖带动农户3.17万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双绑”覆盖率100%,带动农户增收8800.51万元,户均增收2776元。
三、围绕助农增收抓产销对接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引导合作社开展线上线下交易,动员合作社等主体充分利用以上销售渠道,因地制宜地开展电子商务,组织合作社等主体与“扶贫832平台”等全国平台对接,帮助合作社等主体搭建农产品销售网络,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帮助指导合作社拓展销路,抓住东西部对口协作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直播带货、订单农业等现代营销模式探索农产品直采直销,减少中间环节,建立稳定供需关系,助力合作社增产增收。截组织1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入驻“832平台”,上架商品836个,销售农特产品3476.4万元,通过东西部协作渠道销售农产品1582.5万元,签署农产品销售协议近2000万元,推动了农特产品流通。如,盐津县供销社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全面参与,建立产业发展政策、农产品选品及农产品供销抖音直播基地,定期培训,打造“村村有品牌直播人”的新型供销团队,帮助99个村(社区)开展农产品现场直播推荐,通过“盐津县供销社”互联网平台让农产品进城进社区,扩宽农产品销路。2022年以来,已开展培训14次,直播带货64场,实现营销额22万余元。
四、围绕“三位一体”抓综合改革
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工作的指示,牢牢把握为农服务宗旨,积极探索新时代下“三位一体”改革工作。积极与曲靖、临沧、四川泸县、重庆梁平区等供销系统交流对接,通过考察学习、邀请专家现场授课等方式,深入学习供销综合改革经验,推动全市供销综合改革。分别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金融助农合作。积极推进威信、盐津、水富等县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试点。通过组织召开供需见面会、建立示范名录等方式,全力促进“政府+担保公司+银行+合作社”金融合作。截至目前,累计向金融机构推荐了20批次2545家有信贷需求的合作社。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昭通办事处累计担保金额7.48亿元,累计担保户数1588户,在保余额4.33亿元,在保户数1341户。
五、围绕示范带动抓典型培育
认真践行“典型引路法”,按照各级示范社标准,开展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社创建培育。深挖一批本地区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合作社典型,总结提炼可推广复制的合作社助农增收典型经验,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我市累计规范提升合作社1300个,培育国家、省、市级合作社示范社61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1个,省级示范社221个,市级示范社370个。兑现2019年、2020年示范社奖补资金119万元。2022年,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0个。如,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1160户,成员户均增收5000余元,建成了大关县红色农场示范基地、昭通市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1000户以上,建成了省级示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