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县推进促发展 助农增收见实效
——大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纪实
来源:昭通市供销合作社 时间:2022/3/11 10:35:31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批复大关县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试点时间2020—2021年。试点工作开展期间,大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新增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个,清理了空壳社108个,目前共有合作社465个,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29898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及三类对象“双绑”覆盖率达100%。
3月4日,大关县委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对2021年在“三农”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家合作社进行表彰,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充分肯定了大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丰硕的成果背后,是大关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结果,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健全机制,高位推动。围绕“抓产业促发展,抓规范促提升”的思路,促进合作社质量不断提升,紧抓机制建设,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强化保障。一是高度重视。县级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供销、农业农村等25个县直部门和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领导组,确保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工作高位推动、强势推进。二是明确职责。出台《中共大关县委办公室 大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办通〔2020〕11号),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分步推进试点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机制。建立了县级抓统筹协调、部门抓服务指导、基层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为高位推动全县合作社质量整县提升工作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互促共进。按照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的发展要求,大关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坚持把党建融入到合作社的发展中,推动合作社的持续发展。一是坚持支部建在合作社上。突出“书记抓、抓书记”的理念,积极探索将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的嫁接发展模式,在具备条件的10个合作社设立了党支部(党小组)。二是创新运用党建辅导员制度。在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了党支部(党小组),在“A”“B”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党建辅导员制度,确保运行正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至少有1名辅导员,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督和服务,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基地、合作社、农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坚持党建带产建。支持鼓励村干部、基层党员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党建带产建,进一步密切村级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最大程度发挥合作社带动效应,带领脱贫群众“抱团取暖”,实现基层党建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双推进”。
因类施策,整体提升。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带着问题走入合作社、在一线摸清实情、在一线发展问题、在一线解决难题。一是调研全覆盖。大关县供销社主动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指导,做到合作社全覆盖调研走访,一一对应全面摸清农民专业合作社底数,分类建立合作社台账。二是动态管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好、较好、差三个等次,实行“A、B、C”三类动态管理,每半年合作社全覆盖研判一次,每年集中动态调整一次。三分类提升。分类制定提升措施,通过整合资源,项目扶持等对“A”、“B”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进行优化,通过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动发展模式带动“C”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空壳社逐步清理,全县农民专业社整体提升效果显著。
主动服务,强化指导。一是提供“五免费一提供”服务。大关县供销社等部门为合作社免费指导注册服务、免费上门指导服务、免费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免费搭建销售平台、免费协调贷款资金,依托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为合作社提供财务代理、技术培训、项目申报、政策咨询等综合性社会化服务。县财政每年预算资金36.5万元,累计为170个合作社开展了代理记账服务,帮助合作社规范财务管理。二是加强培训提升水平。围绕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内容,重点就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等内容,农业、林业、市场监督、税务、金融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集中培训3次,田间地头实用技术培训10余次,合作社理事长外出培训3期,覆盖合作社263个339人,良种良法推进覆盖率、合作社管理人员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
示范创建,典型引路。用好典型引路法把工作做优,变“规范”为“示范”。一是引进品牌。大关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引进“吉食道”等知名品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动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培育完善产业链体系,引领合作社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二是培育典型。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积极打造示范,促典型引领带动,共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8个、市级示范社8个,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例如: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1160户,成员户均增收5000余元,建成了大关县红色农场示范基地、昭通市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群众1000户以上,建成了省级示范社。
搭建平台,助农增收。大关县供销等部门主动作为,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解决农特产品“卖难”的问题,一是农超对接。整合30余家涉农企业、合作社入驻大关农特产品体验店,2021年新增花椒、花椒油、生态大米、鲜天麻等15个产品,目前,体验店经营品类达到150余个,销售额达190余万元,走出大关农产品进超市的坚实一步。二是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利用东西部协作的有力优势,借助中央党校帮扶挂钩,广东、上海帮扶的良好机遇,主动加强对接,积极搭建消费扶贫平台,将大关农特产品销售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销售额达到2000余万元。三是发展订单农业。大关县供销社牵头对外交流对接,积极开拓市场,与外省企业达成协议,采用“订单+定金+保底价”方式签订订单种植蔬菜,实现销售收入1510万元,降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风险。四是探索发展新型产销模式,充分利用“832平台”、小闵帮扶、农业银行兴农商城、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架销售农特产品,探索开展农产品直播销售,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开市场。2020年以来已为合作社牵线搭桥销售农特产品5000余万元,通过“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农产品销售收益转化为农民收益,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注入动能,持续发展。一是补齐短板。2020年以来整合了东西部协作项目、涉农项目24个、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对合作社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补齐合作社发展短板,为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是金融支持。由县供销社牵头与农行大关县支行搭建合作平台,根据合作社发展需要,提供贷款支持,由东西部协作资金、涉农资金为合作社贷款提供年5%的贴息资金。2020年以来共为17个合作社协调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贴息34.95万元,合作社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三是部门联动。林业、农业、供销等部门积极整合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竹基地建设项目,引导合作社参与竹山管理、造林、育苗等工作,推动合作社发展壮大。近年来,大关县组织合作社共培育筇竹、方竹苗2539万株,种植竹子70余万亩。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工作的开展,大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和发展成效显著,助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作用日益突显,大关县将在试点县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坚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持续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工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打牢产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