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李玉华,一名在供销合作社干了40多年、年过花甲、退而不休的老供销,一个把自己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无私贡献给建水供销合作事业的痴情人。自1999年调任建水县东坝供销合作社主任以来,就大力弘扬供销人“以社为家,爱社如家”的优良传统,以建设经营家的理念建设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在单位积极营造“家”的和谐气氛,以和谐凝聚力量、以和谐激发活力,使“爱社如家”成为东坝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20年来,李玉华同志不图名、不图利,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始终坚守在服务“三农”第一线,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奋力推动东坝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
实行化肥联保赊销 解决农民“买难”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李玉华为了适应化肥经营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变化,为了帮助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种植专业大户有效解决买肥难的问题,李玉华同志带领东坝供销合作社的干部职工深入农村开展实地调研,认真摸清农户需要什么肥、什么时候需要肥、每家需要多少肥和购买肥料碰到的困难有哪些?然后,探索采取5户联保方式把农户生产所需肥料赊销给农户,等农户把生产的农副产品出售后在把所赊肥料款付给供销合作社。由于东坝供销合作社赊销的肥料质量较好、价格合理和服务周到,到东坝供销合作社赊销肥料的农民越来越多,肥料的销量也快速增长,高峰时一个小小的东坝供销合作社化肥年销售量曾经达到15000多吨。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2001年,为从根本上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卖难”问题,李玉华主任结合供销工作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特点和优势,开始探索订单农业模式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2005年7月,她牵头成立了建水县订单农业协会,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试验示范,并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在李玉华同志的带领下,订单农业协会的规模不断扩大,会员收入持续增加,现已发展到15个专业分会。2011年,在建水县订单农业协会的基础上组建了建水县红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建水县东坝供销合作社、建水县订单农业协会、建水县红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现有会员(社员)17600多户,遍布全县8个乡镇、352个村,辐射带动农户20000多户。红源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各成员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订单农业及“二次返利”方式引导和组织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蔬菜水果、进行紫陶产品加工,既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不知道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候种、卖到什么地方的难题,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农民群众增收脱贫的问题。2018年,建水县红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织销售蔬菜、水果、生猪、肉鸡等农产品35000多吨,总计帮助社员及其他农户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2.5亿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积极开办扶贫工厂 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建水县红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还在建水4个乡镇8个自然村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一是联合社的成员社建水县跃贵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建水县李浩寨乡李浩寨村委会、建水县临安镇罗卜甸村委会签订了油辣、小米辣、洋芋、莲藕种植购销合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38户,每年组织收购油辣2700多吨、小米辣4800多吨、洋芋5000多吨、莲藕1000多吨,可帮助贫困农户实现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二是联合社的成员社建水县汇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建水县曲江镇香木桥村委会签订了莲藕种植购销合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每年组织收购莲藕1000吨,可帮助贫困农户实现收入200多万元;与建水县李浩寨乡里长营村委会、面甸镇安边哨村委会签订了油辣、小米辣种植购销合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22户,每年组织收购油辣3000吨,小米辣4700吨,可帮助贫困农户实现收入1800万元。三是联合社的成员单位建水县曲江前进冷库有限公司与石屏县龙武镇宜奇达村村委会签订试验示范种植100亩蚕豆和100亩松花的合同,帮助石屏县龙武镇宜奇达村农户增加收入120万元。四是联合社成员社浙商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属的李浩寨扶贫工厂2018年聘用正式、计件、零散工46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0多万元,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60多万元,就业农民每月人均收入达2600多元,并实现了贫困户在村上班脱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李玉华为班长的东坝供销合作社在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让供销合作社这块老字号招牌在农村再度辉煌,让供销合作社真诚为农的旗帜在农村大地再度飘扬。2011年李玉华同志被红河州供销社评为“合作经济优秀指导员”;2014年李玉华同志被建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聘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2014年12月,李玉华同志被建水县优秀人才协会选举为理事;2015年9月,被红河州科协表彰为红河州“十二五”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