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珠江源头,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文山州、红河州接壤,西接昆明市,北临昭通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魅力城市,被称为“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下辖3区1市5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常住人口661万。曲靖市供销社是曲靖市人民政府下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自启动供销综合改革以来,在曲靖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供销社的关心指导下,曲靖市供销社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云发〔2015〕32号)、《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曲发〔2016〕30号)文件精神,突出供销社服务“三农”核心,率先推动三会制度双线运营机制,做强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供销综合改革。
一、六十多年风雨兼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1951年4月,曲靖专区行政专员公署设立合作科,指导筹建本区供销合作社工作。1952年9月,专署合作科改为云南省供销合作社曲靖专区办事处,标志曲靖供销正式成立组建起来。1995年2月响应中央深化改革号召,市供销社开始实现政社分开、社企分开;1998年经历了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00年全系统进行了动产权,企业彻底改革改制。经历了一段改革的阵痛低谷后,改革发展仍然缺乏后劲。
从低谷中崛起的奋进篇章。2004年,市社在省社指导下,展开了“创办综合服务社实现商品经营连锁化,发展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两社两化)的新探索,为发展“两社一会”和推进“四进村、五个有”提供了实践经验;2006年提出 “加强县级,主攻农村”改革思路;次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曲靖召开;2008年,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意见》(云发〔2008〕14号)为指导,市委、市人民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极大地推动了曲靖供销“二次创业”的改革进程,得到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云南省社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砥砺奋进融入改革新时代。2010年承办了全国县级供销社工作曲靖经验现场会,时任市委书记的赵立雄同志提出“新供销,新机制,服务三农,互利共赢”的理念成为供销社改革云南模式里的“曲靖经验”而被推向全国供销社系统学习;2014年被总社列为全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市,被省社列为全省的4个试点州市之一;2006年被曲靖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2012年被总社表彰为先进集体,2011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综合业绩突出贡献奖;2018年系统实现销售总额208.2亿元,同比增15.8%;完成利润总额1.68亿元,同比增11.12%;资产总额21.67亿元,同比增14.8%;所有者权益6.3亿元,同比增12.9%;营业收入115.52亿元,同比增17.61%。市社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供销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罗平县连续4年被全国总社评为百强县级社;12个基层社被全国总社评为基层社标杆社,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总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2个农村综合服务社被总社认定为星级社。
二、创新举措,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深化综合改革,供销系统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率先建立完善了联合社机关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双线运行”机制,率先恢复建立和健全完善了市、县两级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优化了联合社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精简下属科室,结合实际理顺并明确细化了“三会”和各科室的职能职责,强化了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规划、行业管理、政策协调、业务指导、教育培训以及社有资产监督管理等职能,内部管理运行更加顺畅。按照市场机制原则整合了供销合作社内部资产、品牌、管理等资源,社企关系进一步理顺,社有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紧盯传统主业,服务三农基础进一步夯实。强化农资淡储,探索“互联网+农资”新型供应模式;围绕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系统农贸市场、商贸服务中心等基层经营服务网点切实加大了改造力度。截至2018年底,全系统建有基层社116个,村级综合服务社2846个,建设村级规范化网点953个,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391个,服务农民30.7万户,经营服务网点4688个,经营各类农贸市场26个,形成了密集的为农服务经营网络;截至2018年底,累计整合投入各类项目资金415万元用于行业扶贫,积极探索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肉牛养殖、小春马铃薯种植、中药材种植等方面实现增收。
强化资产盘活,社有资产管理利用更加高效。出台《曲靖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试行)》,定期对社有资产进行清查,及时准确反应资产增减变化;市社常务理事会多次以专题会、座谈会的形式研究社有资产管理及保值增值问题;过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订立目标绩效管理责任制,按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实现自主经营管理;投入400余万元完成老旧办公区的改造,其中对机关院内77间炭房进行拆除,完成院内绿化、运动器材安装,机关办公整体搬迁,原老旧小区在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也通过修缮改造后对外出租的方式盘活了老旧资产;与专科医院合作,将原供销医务室、办公室腾退后以股份合作的模式成立社区医院;终止10余户不良合作伙伴合作关系,对所有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终止低价出租、层层转租等行为,规范提高了资产收益。引进餐饮企业,修缮原供销干校闲置学生食堂,既为职工用餐提供了保障,也盘活了闲置资产。
探索农村合作金融,社员股金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曲靖市社批复罗平县社、陆良县社为社员股金服务工作试点地区,目前,罗平县社试点先行,着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有序运营,钟山、马街、阿岗、富乐乡镇社员股金服务部和县级社员股金服务中心开业运营或试运营,截至日前已吸纳社员股金近一亿元;曲靖供销股权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1530万元基金资金已到账投入运营,拟股权投资2年期的6个项目已通过中国证券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备案程序,已进入投放程序。市供销社和麒麟、沾益、马龙区供销社整合资源,成立曲靖市为农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开展财务代账、代办咨询、档案管理、项目申报等服务。
注重品牌打造,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编制《曲靖市“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围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实施倡议,以规划为引领,加快食用菌产业布局,加快了食用菌产业的生态化、循环化、标准化、优质化进程。2018年实现产量17万吨,产值18亿元目标,全市37户食用菌生产企业带动3883户农户增收4168万元,栽培菌产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为全省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市,陆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被列为全国农业领域第一批PPP试点项目,陆良县被列为全省40个食用菌重点县之一和云南汇源康养小镇及食用菌田园综合体项目,马龙建成2个食用菌有机产品认证基地。
推进产业振兴,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全面深化“乡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争取财政资金近1亿元,支持农资仓储服务设施改扩建;积极争取“新网工程”“乡村流通工程”等项目。到2018年末,全市县级农资配送中心9个,化肥仓储服务设施61幢5.57万平方米,供销社系统经营管理的农贸市场26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311个,初步建立了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服务网络。此外,在烟花爆竹、冷链物流等工作推进方面也作出了积极努力,目前正抓紧筹建曲靖烟花爆竹集团公司,有望下半年能够挂牌运营;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年内有望注册公司,开展运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与投资商签订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合作协议。
全面从严治党,供销系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围绕建设“五型机关”,从建章立制入手,新修订完善34项规章制度。将每周一固定为学习日,近两年来组织开展“供销大讲堂”学习教育46期,学习了理论,领会了政策,锻炼了干部,凝聚了人心。以作风转变为抓手,严肃工作纪律,加大作风督查,强化队伍管理,大力整治“庸、懒、散”,彻底扭转班子战斗力不强,机关管理宽、松、软,部分干部职工长期养成规矩意识差等局面。围绕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党组及时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之间开展交心谈心200余次,及时掌握了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帮他们打开思想上的症结,剔除心理上的阴影。经过急、难、险、重工作的洗礼,提升了干部职工工作激情,激活了供销发展动力。